《孟子》
《孟子*告子下》第二章
曹交問曰:“人皆可以為堯舜,有諸?”孟子曰:“然?!薄敖宦勎耐跏撸瑴懦?,今交九尺四寸以長,食粟而已,如何則可?” 曰:“奚有于是?亦為之而已矣。有人于此,力不能勝一匹雛,則為無力人矣;今曰舉百鈞,則為有力人矣。然則舉烏獲之任,是亦為烏獲而已矣。夫人豈以不勝為患哉?弗為耳。徐行后長者謂之弟,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。夫徐行者,豈人所不能哉?所不為也。堯舜之道,孝弟而已矣。子服堯之服,誦堯之言,行堯之行,是堯而已矣。子服桀之服,誦桀之言,行桀之行,是桀而已矣。” 曰:“交得見于鄒君,可以假館,愿留而受業(yè)于門?!痹唬骸胺虻廊舸舐啡?,豈難知哉?人病不求耳。子歸而求之,有余師?!?/p>
同為四書,《孟子》是繼《論語》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經(jīng)典。其學說出發(fā)點為“性善論”“仁政”“王道”“德治”,以及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的民本主義思想。全書語言生動,比喻深刻,論證有力,文章氣勢雄偉,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。 《孟子》一書,多次講到堯舜之道,也是孝悌之道,仁義之道。從孔孟時代到現(xiàn)在,知道堯舜之道重要的人很多,可是真正追尋踐行大道的人,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卻寥寥無幾。人們追尋夢想的過程中,會為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開脫:等我有時間了,等我心情好了,等我把手頭的事情完,等我……孟子在《告子篇》為我們揭曉答案:“夫道若大路然,豈難知哉?人病不求耳。子歸而求之,有余師?!?孟子的意思是,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,但你要堅信: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。
推薦人:劉麗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