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李中瑩親子關系全面技巧》
“頑皮”其實是孩子在學習。
6歲至12歲的孩子頑皮,不斷搞出新花樣;喜歡玩耍而不愛讀書;總是坐不穩(wěn),走不定;不斷地左弄弄,右弄弄;不然就是嘴巴不停。很多家長都因此感到很累。
要解釋孩子身上出現(xiàn)的這類行為,我們需要從他們腦神經系統(tǒng)發(fā)育的過程如何與孩子的身體成長相配合這個角度分析。孩子出生時大腦一片空白,什么也不懂,腦與身體各部分的能力雖已具備,但需要編入程序,使他們在生理及心理上能夠發(fā)展出處理生活上出現(xiàn)的各種情況的綜合能力。身體是由人腦驅動的,大腦由無數(shù)神經元組成,神經元的運作能力取決于它們所組成的連接網絡,而這個連接網絡的產生則要靠外界出現(xiàn)的刺激因素。接受的刺激越多越有所不同,產生出來的連接網絡便越豐富,人也就越聰明??茖W研究證明,幼兒期較少玩耍的孩子的智商,比幼兒時經常與他人一同玩耍的孩子低,便是這個原因。
舉個例子,孩子很小的時候,若有多種語言在生活環(huán)境中出現(xiàn),神經元所受到的刺激便會制造出所需要的連接網絡去配合,這個孩子長大后學外語時就會覺得很容易。
接觸每一種新的事物都是對神經元的一次新的刺激,都會促進連接網絡的一些新發(fā)展。但是如果這件事重復出現(xiàn),而且內容完全一致,神經元便只會重復使用第一次刺激時發(fā)展出來的連接網絡,而不會有新的發(fā)展。由此可見,同一件事用10種不同的做法,會讓孩子發(fā)展更多新的神經元連接網絡的機會,但是這樣的孩子卻往往會被認為是太頑皮了。
若想孩子發(fā)展好的神經元連接網絡,除供應足夠的營養(yǎng)外,最重要的便是有足夠的刺激因素。若只是任由環(huán)境出現(xiàn)的事物來刺激因素,孩子所能得到的發(fā)展智力機會就太少了。因此,小孩子總是不斷找尋新的事物,嘗試新的行為,對每一件事都有興趣。如此,他才會得到最多的刺激因素,他的腦力才能有最好的發(fā)展。孩子搞新花樣,其實是在努力學習,然而往往被家長說成頑皮。
書中技巧簡單易懂,便于家長在日常溝通中實踐。書中提到的親子溝通技巧,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。書中對親子關系的深度剖析,讓家長能夠從根本上理解親子溝通的重要性。通過學習書中的技巧,家長能夠提升家庭教育質量,為孩子的成長創(chuàng)造更好的環(huán)境。好好閱讀這本書,可以提升親子關系,通過運用書中技巧,家長能夠與孩子建立加親密的關系,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。
推薦人:徐艷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