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庭的覺醒》
我們平常使勁使錯了的原因就在于,我們總想花很大的力氣去改變孩子,但實際上,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是為了喚醒我們,是為了讓我們對自己有重新的認識。當你能夠把勁使在自己身上的時候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整個家庭就得到了覺醒。
首先看一個場景,我們平常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:自己跟一個孩子大聲地咆哮,咆哮完了以后,冷靜下來,又覺得自己剛才非常失態(tài),覺得自己真不應該這樣做。那個咆哮的你是真的你,還是那個后悔的你是真的你?我相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。這里需要解釋的是,那個大聲咆哮的叫作“自我”,那個冷靜下來能夠理智反思的才是真我”。
為什么我們的自我經常表現(xiàn)出來的是帶有控制欲的、苛刻的、憤怒的?我們要搞清楚,自我并不能夠代表真我。自我來自哪兒?我們的自我取決于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和周圍環(huán)境的影響,自我的反應根植于恐懼之上。我們恐懼環(huán)境,恐懼周圍的人,恐懼未來。所以,當我們內心充滿著對周圍世界各種各樣的恐懼的時候,第一反應就是憤怒,恐懼跟憤怒是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。
有一個詞叫“關心則亂”。比如說,你不會跟同事大喊大叫,即便你的同事有點小毛病,你笑笑就過去了。但是當你有了孩子以后,你發(fā)現(xiàn)你把全副身心都放在這個孩子身上,你特別關心他,同時,你的恐懼感也被調動,而這個恐懼感給你帶來無數(shù)的憤怒。所以,你要能夠學會一件事,你要知道無論身在何方,你的內心都可以達成和諧。這時候才能夠調動出來你的“真我”,而不是用這套裝腔作勢的“自我”來對待周圍的人。
如果你在育兒中常感焦慮、困惑,不知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,《家庭的覺醒》絕對值得一讀。它不是普通的育兒指南,而是幫你從根源解決問題。書中觀點打破傳統(tǒng),告訴你改變孩子前先改變自己,讓你反思自身成長經歷對育兒方式的影響。作者用大量真實案例,深入淺出講解心理學知識,讓復雜理論變得通俗易懂。不管是孩子叛逆、親子關系緊張,還是你對教育方向迷茫,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,開啟家庭關系的全新局面 。
推薦人:王清秀